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40集课程复讲

夏慧容学长

  
    1.对同事及对父母也可以做到“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”。 
    父母、老师能够遵守君亲师,一定可以把员工、把孩子、把学生教好,人与人一定往愈来愈圆满的境界去发展。同事之间能够遵守公司规则以身作则是“作之君”;同事之间常常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,让同事把自己当亲人一样看待是“作之亲”;同事有什么不明白,自己有很丰富的经验慷慨的指导他是“作之师”。同事之间要圆满,可以用君亲师来自我观照,相信做到后一定可以在朋友的心目当中,是非常重要、非常有影响的一个心目中的好朋友。
    对父母:没有熏习圣贤教诲老年反而会很贪,所以孔夫子告诫“老者戒之在得”,患得患失。为人子女要好好的引导父母,劝他们放下这些执着着。当父母放下执着,身心才会愈来愈愉悦。所以人老了是不是好命,绝对不是只看他吃得好不好,而是心灵有没有提升。要当父母心灵的好老师,一定要先做到君,以身作则。还有一定要尽心孝顺,父母对我们的信任就愈来愈高,就可以适时的给予他们引导、开导,也是作之师。用君亲师时时观照自己言语行为、起心动念,那就是真正时时亲近仁德,亲近圣贤。
    2.为什么说要有判断好坏朋友的能力就要学《弟子规》? 
    不亲近仁德之人去亲近小人,可能就会受到影响,所谓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。人对于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提到“狎昵恶少,久必受其累”,自己的德行还没有稳固,对比较没有德行的朋友要敬而远之,要好好先修养自己的德行,外在小人易防,内心小人难防。所以不能再认烦恼贼作父,要“观心为要”,处处观照自己的心有没有不恭敬?有没有贪婪?有没有懒惰?有没有不慈悲?一看到了这个贼,马上修正,绝对不让它继续嚣张,这样就能够把小人真正彻底赶出去。而《弟子规》是照妖镜,《弟子规》也是显圣镜,好朋友、坏朋友一看便知道,所以要学习并力行《弟子规》:“不亲仁。无限害。小人进。百事坏。”
    3.如何理解学问要增长必须要解行相应? 
    “不力行。但学文。长浮华。成何人。但力行。不学文。任己见。昧理真。”
学问要增长必须“力行”加“学文”,叫解行相应,“解”“行”好像两个轮子,假如只有一个轮子,车子就推不动,一定要两个轮子一起很协调的动起来。假如只有一个动,一个坏了,会有“长浮华,成何人”的结果,有报导“专业的高材生,生活的低能儿”,学历高,书看的多,结果连做人都不会,因为读的书拿来考试用,跟生活脱节。所以“余力学文”,学了文一定要去力行,不然会“长浮华,成何人”。
   “但力行,不学文。任己见,昧理真”。要“学文”,才知道“顺”是:父母对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去做;父母有不妥当之处,要顺势而为,也不要马上顶回去,可以用迂回战术,等父母比较理智,再对父母“亲有过,谏使更;怡吾色,柔吾声”。所以父母这个“顺”,不是说什么都照做,如果没有学习,没有听善知识讲课,可能就会“任己见,昧理真”。所以学问必须力行加学文,解行相应。因为行得愈彻底愈帮助理解,那理解得愈深行的就愈到位。而且“解”“行”,“行”是枢纽:有所力行才会有所感悟。所以学一条要做一条,只要领会一句,马上力行,力行才能够让我们法喜充满。所以要解行相应。
    4.读书的方法是什么? 
    “读书法,有三到,心眼口,信皆要”:读经书要专注,专心才能有收获。读经前要坐有坐相,书要摆正。用恭敬心去读,学问靠平常不断积累。有一句成语叫“滴水穿石”,“滴水穿石”好比求学问,一字一句都要认认真真的学好、读好,到时候学问就可以有穿石的力道。
“方读此,勿慕彼;此未终,彼勿起”:求学问很大的忌讳就是贪多,《礼记.学记》教诲“杂施而不孙,则坏乱而不修”,一次学一大堆东西,没有顾虑到是否囫囵吞枣,到最后一定会学不好,甚至于不想再学了。
 “宽为限,紧用功,功夫到,滞塞通”:读书有计划,但也不要排得很密,让自己很有压力,能够解行相应,可能本来觉得困难的事情,就能够迎刃而解,因为有智慧就不怕没有好的方法。
  “心有疑,随札记,就人问,求确义”:学学问,要学有专精,所谓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,  问要问对人,只要有学习心,有德行的、有学问的人一定会不吝啬告诉你。疑惑愈来愈少,就好像乌云都散开了,就会心智清朗,智慧会放光明。
    “房室清,墙壁净。几案洁,笔砚正”:一走进環境清凈的地方,就会觉得很清净、很舒服。室內的物品放置有定位,心才不会很纷乱,或者找半天。
    “墨磨偏,心不端,字不敬,心先病”:磨墨的时候要坐端正,不然会影响内在的心境。写字的时候要恭敬去写,不然心就很散乱。 
  “列典籍,有定处;读看毕,还原处”:书本看完之后再有序的放回原位,下一次看就可以很快找到。
  “虽有急,卷束齐;有缺坏,就补之”:不管發生什麼緊急的事情,也要先收拾整齊後才離開。遇到書本有殘缺時,應立刻補好,以保持書本完好無損。
    “非圣书,屏勿视;蔽聪明,坏心志”:不是圣贤书一定不能看,“宁可终年不读书,不可一日近小人”,就好像一滴清澈的水,滴了一滴墨汁下去,可能要再花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间來清除。防止污染特别重要,要判断什么书绝对不能看,最保险的先读几千年印证真理的经书去看。
    “勿自暴,勿自弃;圣与贤,可驯致”:要自我期许、自我砥砺,要有信心,因为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聖賢的境界雖高,只要透过精进不懈、按部就班、循序漸進,一定可以契入圣贤的境界。
    5.如何经营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?
    首先,要做到“房室清,墙壁净。几案洁,笔砚正”,環境清凈、物品放置整齊,心才不会纷乱。其次是“墨磨偏,心不端,字不敬,心先病”,讀書、写字要用恭敬去做,不然心就很散乱。第三是  “列典籍,有定处;读看毕,还原处”,书本看完之后要放歸原位,下一次看就可以很快找到。第四是“虽有急,卷束齐;有缺坏,就补之”,不管有多急,書本也要放置整齊後才離開。遇到書本有殘缺時,應立刻補好,以保持書本完好無損。第五是“非圣书,屏勿视;蔽聪明,坏心志”,不是圣贤书不看,“宁可终年不读书,不可一日近小人”,防止污染特别重要,要有智慧判断什么书能看,什麼書不能看,最保险的先读几千年印证真理的经书去看。
    6.如何理解“勿自暴,勿自弃;圣与贤,可驯致”?
    “勿自暴,勿自弃;圣与贤,可驯致”,此四句是古聖先賢教誨我们要自我期许、自我砥砺、對自己要有信心。因为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只要透过精进不懈的學習、力行,一定可以契入圣贤的境界。
    在力行上:可以从自己的修身做起,进一步在家庭當中去付出,在小区當中去付出,如可以一个礼拜教孩子一次,可以参考很多资料,做什么事只要顺势而为,就不会太复杂。所以来三个教三个,来五个教五个,有一些好的家长,他很愿意跟孩子一起学,我们可以透过这个机会跟他再做一些家庭教育沟通。沟通觉得大家一起学习很好,相观而善,可以互相观摩,就可以把这些家长组织起来,固定每个礼拜在一起研讨一节课,长期熏习,他进步了,自己进步了,所以很多事都可以水到渠成,不要操之过急。
    在信心上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所以人生就是要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“明明德”就是让自己本有的本性善良能够彰显开来,当一个人明明德,有智慧了,自然而然可以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就可以亲民。孟子说“君子所以异于人者,以其存心也”,君子跟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他的存心,因为“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;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;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,當我们时时以仁、以礼、以圣贤教诲存心,绝对会让德行不断提升。而且学圣学贤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爱护你,更多的人礼敬你,当我们能够不断用这个存心去面对身旁周遭的人,相信我们的家庭,我们的工作环境,甚至于我们的社会,将会愈来愈和谐、愈来愈团结。
    感恩老師,感恩所有為之付出的人!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